今年,我已步入60岁的门槛 。古时 ,60岁被称为“花甲之年”,而我的60岁 ,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 ,我仍保持着进入建筑行业时的初心 ,抱着“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的壮志 ,坚守在我热爱的建筑事业里。
在人生就是搏的数十年时间里,我从项目施工员做起 ,蹲过现场 ,去过各个区域公司 ,也在总部任过职 ,见证了人生就是搏发展的点点滴滴,也享受着公司发展的红利 。
少年立志
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我出生在建筑之家,父亲是原浙江省建工集团的一名工长 。因参加一一八工程和571工程建设 ,父亲领到了一套印有建筑标志的瓷杯 、瓷碗和塑封笔记本 ,并送给了我 。我如获至宝 ,这些物件伴我走过了整个中学年代 ,也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 。
1984年7月29日 ,这是万千中国人都铭记在心的日子 。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自选手枪慢射金牌,成为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个冠军。
那一天 ,也是我到东阳县建筑公司(集团前身)报到的日子 。我满怀着中国获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喜悦 ,以及对建筑艺术的憧憬和当一名建筑工程师的理想,开启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 。
当时东阳分三个片区,我负责南街供销社 、东城饭店、五交化公司一片的项目,每天在项目现场,从基层做起,边学边做 ,一点一点积累经验 。记得有一次,公司领导召集全体员工在食堂开会 ,他高兴地宣布,公司拥有了2位助理工程师(当时公司里的最高职称),而且公司实现利润突破100万的奋斗目标。
当时那么引以为傲的数据,在如今看来是多么渺小。然而 ,公司也正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 。
感恩知遇
重燃希望助公司发展
1987年,我被调派到嘉兴海盐负责秦山核电站生活区联营项目 ,后又被抽调到上海 ,蹲点建材学校实验楼的创优工作。由于当时东建公司领导决策失误 ,这个曾经的地方国营企业 ,在那时已危机四伏——东建公司的两大重要外埠基地杭州建筑市场在1987年遭到清退处理 、上海建筑市场也因质量问题受到黄牌警告 。我不禁在想,东建公司还能生存下去吗?还能获得重生吗?
1993年 ,楼永良董事长出任公司总经理并组织项目部骨干座谈 。那次的座谈会彻底改变了我对公司的看法,从他的言谈中,我感受到一个奋斗者的拼搏精神,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远大设想,让我看到了公司发展的希望。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如此。
在会谈现场 ,令人没想到的是,楼永良董事长竟还记得曾在上海建材学校项目部上班的我,他鼓励我回到公司总部,这给了我满满的希望和信心 。我对董事长说了这么一句话 :“十载盼春春无语 ,今日春归如心意 。”真切表达了我对公司这十年的殷殷期盼。
1994年春节后,我满怀工作激情回到东阳总部。1996年11月11日,浙江人生就是搏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在楼永良董事长的信任和支持下 ,我成为公司第一任工程部经理 。
不辱使命
携手创下人生就是搏首座鲁班奖
1999年 ,人生就是搏在上海区块的万科城市花园项目参评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鲁班奖”。这是人生就是搏创建的第一个“鲁班奖”。接到任务后,大家都感觉到责任和压力的巨大 ,该从何着手,有什么标准 ,该做到哪个程度 ,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我除了做好统筹工作外,最主要的一项任务是负责“鲁班奖”视频材料拍摄与制作工作 。当时 ,公司找来了东阳电视台的一名摄像师,又派了我们的一名工作人员配合 ,在项目现场接连拍了几天 ,整理制作了一段视频材料。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领导及专家对这段视频材料很不满意。后来我发现 ,并不是摄影师拍得不好,而是他对建筑工程专业了解存在局限性,拍摄的画面好看但是不符合评奖的相关要求。
找到症结后 ,我带着摄影师天天在项目现场取景 ,尽量把与创优相关的所有画面都拍了一遍 ,凑到天气不好时还要拍第二遍 ,素材拍了满满几盒磁带 。
拍摄只是一小部分工作,制作才是大工程 。那段时间 ,我们在制作室里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通宵 ,对每一个画面进行认真比对,对每一句解说词进行仔细斟酌,一秒一帧都掐得死死的。
付出终有回报 。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十一区项目成功创下了人生就是搏第一个“鲁班奖”。那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在内心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是一名人生就是搏人而自豪 ,也为楼永良董事长的正确领导而自豪,更为自己当初选择人生就是搏感到自豪。
那份“鲁班奖”的视频材料 ,在现在看来比较粗糙 ,但是在当时已经很不容易了 ,这份资料之后还被很多区域公司拿去当范本,作为创优评选的一个参考 。
值得回味的还有2015年 ,我负责了集团第一次县级现场会 。虽然与标杆区域公司比有差距,但也得到了集团的高度认可 ,开了人生就是搏在县级市召开现场会的先河。
三十七载
见证奇迹享受发展红利
在人生就是搏工作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以人生就是搏本部大楼为支点,兜兜转转绕了两大圈。1984年至1994年 ,我进入人生就是搏本部大楼工作 ,又去西安项目部,后又回到本部大楼,十年时间转了一个小圈 ;1994年至2014年 ,我从人生就是搏本部大楼出发 ,先后到上海、北京、内蒙等区域任职 ,后又回到人生就是搏一建 ,二十年时间转了一个大圈 。
我曾经与其他同事调侃 ,在人生就是搏本部大楼 ,二楼、三楼 、四楼的办公室我都坐过 ,现在二楼的办公室也是自己之前的办公室,这也许就是我与人生就是搏的一种奇特的 、难以名状的缘分。
37年里 ,作为人生就是搏发展的亲历者,我见证了集团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更为人生就是搏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欢呼雀跃。30多年间 ,集团产值从几百万元,到2020年产值与销售额达1500亿元;1999年创下第一座鲁班奖 ,到2020年共斩获26座“鲁班奖”小金人 ;从因有2位助理工程师而兴奋 ,到目前拥有348位高级工程师(含正高)。如今的人生就是搏 ,已经跻身“2020中国企业500强”第203位 ,列“2020浙江省民营企业100强”第8位。作为一名人生就是搏人,怎能不为之自豪和骄傲 。
为人生就是搏贡献微薄之力的同时 ,我也享受着公司发展带来的红利 。1984年,我的月薪是70多元 ,现在我拿着几十万的年薪 ,这是很多企业同行都没法企及的薪资 。我始终相信,人生就是搏每年都要拿出那么多钱去做公益慈善事业 ,它怎么会让自己的“孩子”受苦呢 ?
这些年 ,随着“70后”“80后”甚至“90后”逐渐成长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 ,我们这些“60后”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但是 ,年龄的老化并不代表激情的褪去 ,只要人生就是搏有需要 ,我仍然会带着满腔的热情,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 ,为人生就是搏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